嗨,我是瑞秋。
关注我一段时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,我们家有三个孩子;正因为这些年独自带娃忙得不可开交, 所以使得我们一家人不知不觉走上了“极简之路”。
我们也是没有想到,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,我们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我家照片时,总会惊讶:这真的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吗?
其实,正是因为有了孩子,物品才会以惊人的速度增加,我们才更加敏感地对待“杂物”。
一旦发现家里有不需要的东西,就会立刻处理掉;逛街时遇到让自己心动的物品,也会三思而后行,非刚需不购买。
正是这样长期坚持断舍离、少买少囤,才让我们的家看上去物品不多,甚至有点“家徒四壁”的感觉。
不过,这就是我们喜欢的状态。
展开剩余89%东西少一点,空间就会显得更敞亮,心情也跟着轻盈起来。
如果堆满东西,很容易让人更烦躁和心累;而留下一些空白,反而能带来放松和自在。
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,无论房子大小,最好都空着的五个地方。
1
台面不放东西
在我们家,不管是餐桌、厨房台面、浴室台面,还是书桌,原则都是一样的: 尽量不放东西。
这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很难想象,因为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“临时物品”,看见桌面就会下意识地随手一放。
当桌面上有了第一个物品,就会很快有第二个、第三个,直到整个桌面都被堆满。
以前,我们家最乱的地方就是餐桌。
餐桌正好摆在客厅的显眼位置,最容易聚集杂物;比如吃饭时拿出来的调味料、每天要吃的药品、收到的信件和宣传单等等。
时间一长,偌大的一张餐桌,最后只剩下一角勉强能挤着吃饭,那种局促感真的让人很憋屈。
进入极简生活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餐桌清空,并立下规则:餐桌只用来吃饭,不放任何杂物。
酱料有专门的调料抽屉,药品和保健品用完就放回医药箱,信件及时处理,钥匙和首饰等也各归其位。
不得不说,这样的餐桌让人一看就觉得舒心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做“配套效应”,当餐桌干净了,周围的环境也会自然而然想跟它保持一致;于是就可以带动整个屋子的整洁度。
如果你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整理,那就从餐桌入手。
不仅是餐桌,我们家厨房的台面也几乎是无物状态。
调料收进抽屉,一点也不麻烦,还能减少落灰;锅碗瓢盆都归位到柜子里,要用时再拿出来;各种大小电器也都收纳在柜子中,不放在外面;能挂墙的物品一律挂起来。
台面干净了,随手一擦就清爽如新。
浴室也是同样的逻辑,能收纳的都进柜子,牙刷毛巾挂起来,不堆在台面上。
书桌更是如此,只放跟学习、工作直接相关的物品。
这样一来,桌面清清爽爽,注意力更集中,效率自然也提高了。
台面干净了,整个空间看起来自然更加敞亮有序,打理起来也轻松不少,不必再为一堆杂物挪来挪去而烦恼,整个人心情都好多了。
2
玄关不放杂物
玄关,就像一个家的“门面”。
然而很多人的家一进门,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地的鞋子、随意堆放的衣服,以及台面上的各种杂物,比如钥匙、手表、宣传单,还有临时拿出来用的雨伞和购物袋等等。
久而久之,玄关就成了一个杂物区,看上去乱糟糟的。
忙碌一天后推开门回到家,本该是享受轻松和放松的时刻,但迎接自己的却是这样凌乱的场面;看了不仅没有扫去一天的疲惫,还更容易让人心生烦躁。
所以,我一直觉得玄关必须保持简洁。
我们家的玄关不大,只有几个挂钩和一个小鞋柜;所以这也迫使我们必须控制放置在玄关处的物品数量。
三个孩子只留下当季的一两件外套和日常穿的鞋子,其他的衣物及时收纳起来;不需要每天穿的鞋子,则放在储藏室的鞋柜里。
孩子们回家后,会自己把外套挂好、鞋子放回柜子,帽子和围巾也归进小袋子里。
让家里的每个人都遵守这样的规则,一进门就放好自己的东西,不把杂物堆在玄关处。
另外,我们家的玄关没有任何台面,自然也就打消了随手堆放的念头。
钥匙、信件、饰品本来就有各自固定的位置,所以不会占据玄关这个原本就不大的空间。
家,本该是滋养我们的地方,就从入口开始保持清爽;这样回家才会变成一件令人期待和放松的事。
3
让阳台恢复原本的样子
我们的阳台,本该是迎接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,却常常沦为“第二个储藏室”。
闲置的纸箱、旧电器、临时放下的杂物……一点一点堆满阳台; 最后就使得阳台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使用价值和意义,实在可惜。
我们家没有阳台,但有一个挺大的后院。
秉持着极简和少物的原则,我们也鲜少在院子里堆放东西。
三个孩子的滑板车、自行车和轮滑鞋之类的,我们规定孩子们用完后就要主动放回储藏室;
另外大件的纸箱或垃圾,我们也不会任其在院子里滞留,会尽快扔掉;
一些已经没了生命力的花花草草也及时处理掉,不让杂物占用院子的空间。
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这样空无一物的院子,这个地方也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时光。
清晨,我和队友早起后会在院子里运动,呼吸新鲜的空气,享受早晨的第一缕阳光,这才是早晨最好的打开方式。
有这么一个宽敞的空间,孩子们也可以在院子里自由地玩耍,偶尔搭个大泳池,弄个烧烤摊,成了我们一家人最惬意的时光。
这才是院子和阳台存在的意义之所在。
4
客厅的角落不放东西
客厅曾经是我们家的“杂物重灾区”。
毕竟这里是全家人待得最久的地方,所以难免堆积着各种生活用品、日常杂物,以及和孩子相关的一些物品。
另外,也难免会放置一些闲置的小家电、刚拆完的快递箱,以及还没来得及丢的零碎杂物;不知不觉地就遍布在客厅四周的角落,使客厅变成一个拥挤杂乱的地方。
想象一下在外面忙了一天,回到这样拥挤又凌乱的客厅,真的难以令人放松和享受。
所以前些年搬到新家后, 我决心给客厅来一个大改造,主要是为每样东西都做了清晰的分区管理。
不常用的小家电收纳在储物柜中,绝不随手摆放在台面或地板上;
生活用品统一分类放进收纳箱,结合使用场景摆在最合适的地方,这样就不会“流浪”在外;
孩子们的玩具全部回归到他们的房间,客厅只留下他们的绘本。
这样一来,客厅立马变得不一样了。
渐渐地我就发现,书本其实是客厅最好的装饰品;整齐的书柜不仅让空间立刻干净有质感,还让整个氛围多了一份沉静。
孩子们也因此拥有了一片宽敞的空间,可以自在地跑跳、玩耍,而不会被杂物束缚。
待在这样的客厅,我们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,疲惫了一天的状态,在这里得到治愈。
减少客厅的杂物,让客厅真正回归成一个全家人共同放松的休闲区;这样的空白,不是浪费,而是给生活留出更多自在与温暖。
5
床底不堆东西
以前的我,也很喜欢把不常用的东西塞到床底。
总觉得床底空间大,又不容易被看见,似乎是“最合适的藏身之所”。
于是乎,没用的纸箱、换季的衣服、备用的被子……统统往床底一塞,好像就消失不见了。
可事实上,它们只是被我们遗忘在了那里。
直到有一次,我用吸尘器清理床底,才震惊地发现竟然有这么多灰尘,看着真叫人触目惊心。
床底如果长期堆放杂物,几乎不会有人去翻动清理,它们只会不断积灰,滋生细菌。
长久下来,不仅影响睡眠质量,甚至可能危害健康。
从那之后,我决定彻底清空床底,不在床底下堆放任何物品,这样用吸尘器随手一吸,就能除去灰层。
除此之外,整个卧室也要保持少物的状态为好,只留下衣柜和床,没有其他杂物。
最近,我和队友甚至萌生了撤掉床头柜的想法,因为实在没有什么要放的,瞬间就觉得床头柜有了点派不上用场的感觉。
卧室里的东西少一点,整个人都会觉得轻松自在,呼吸也更顺畅。
睡在这样的空间里,更容易安稳入眠,享受高质量的休息。
6成都配资网
发布于:福建省168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